English

中学教育如何跨入新世纪

2000-10-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面对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挑战、高等教育步步深入的改革,中学教育如何应对?不久前,近百名来自国内知名中学及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学校长、教育专家在中学校长国际研讨会上,交流了他们的所思所为,使人从中窥见现代中学教育的发展走向,同时受到不少启迪。

中学管理的新特征

在这次由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与其它行业一样,在新世纪,管理的改革与完善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正如美国堪顿中学校长HowardW.Smith先生所言:在改革中领导阶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三个关于中学改革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中学领导者需具有怎样的素质?要给予中学领导者怎样的培训,才能使他们具有相应的素质?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质量,中学领导者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他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大家。中国的校长们则认为:做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管理者,既要脚踏实地,又需高屋建瓴,才能开创新局面。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正是这样对待这一问题的。她认为:中学管理要创新,必须具备历史的和世界的眼光,准确把握世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以及各行各业被实践检验过的好的管理办法,博采众长才能建立融汇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成果的中学教育管理体系。

“科研兴校”是现代中学管理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项内容。华南师大附中吴颖民校长说: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们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其结构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尤其是当这些知识进入教材之后,其稳定性就更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传授着同样的内容,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状态对创新教育十分不利。克服教材和教师的这种局限,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教育科研,让老师们在科研过程中接受大量新观念、新信息、新知识。为此,学校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分别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的教育科研课题,大大激发了全校教师的思想活力和创造精神。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成绩卓著的人大附中更是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学校科研室负责统筹规划全校的科研工作,建立了一年一度的学校科研年会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制定了科研课题申报制度,创办了《教育科研动态》、《教育科研园地》等杂志。

据了解,目前由校领导专门负责,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地方或学校自己的各种教育科研课题,将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成果做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的做法,已不再局限于示范中学、重点中学,而成为世纪之交中学建设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课程改革的主潮流

中国传统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雷同,不利于学生多样化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形成。课程内容的继承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培养。因此,压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成为当前高中阶段课程改革的主潮流。华中师大一附中从1984年开始,每天上午5节课,每节课由45分钟压缩为40分钟,下午全部为选修课,自修课和活动课时间。华南师大附中提出“让学生有种自留地的权利。”他们除了下午基本不再安排课内学习,让学生参加各学科的课外活动以外,还创办了“周六少年宫”。让学生在大量选修课中发展自已的特长。一些学校在选修课中注意设置探究性课程。一般人文类探究课程设有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广播电视节目设计制作;科学类探究课程设有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多媒体课件制作、科技课题研究等。北京五中着重研究了中学选修课的改革原则、结构与内容。他们把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作为改革选修课的主旨。目前,高中心理教育课为该校必选课;任选课分为课堂巩固型、知识扩充型、兴趣爱好型、美育鉴赏型,累计45门课。这几种类型在国内开设选修课的中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大附中在开设校内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校门,把课堂开设到大学和科研机关的实验室。部分优秀学生到中科院遗传所参加了破译人类基因图谱实验。学校在选修课中,还利用互联网与美国、加拿大的中学进行远程交互式教学、参加清华大学的“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学生素质评价系统”。许多校长认为:随着高校的扩招,将来上大学将不再象以前那样困难,但要上好大学以及走上社会以后要能适应社会的选择则要有竞争力。因此我们应为每一个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开好选修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尽早得到良好训练。

在这一问题上,日本武藏中学校长福田泰二与我国教育者的观念非常相近。他说:让学生进入所希望的大学是我校的目标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标,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例如学习第二外语,虽然对大学考试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但我们坚信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好处,所以我们一直在这样做。

目前,中国一些知名校正在联合编辑出版选修课教材,以规范和提高中学选修课的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

将现代技术用于中学的管理和教学在中国是近几年的事。几乎所有的中国校长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无不称赞它给教育观念带来的更新、给学校管理带来的效率以及给教学带来的帮助。但国外的校长对此却褒贬参半。福田泰二校长举例说:我们可以把气象卫星图像拍下的真实画面在教室里演示,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而现在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容易做到。然而有的教师原来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把大家的意见归纳起来写在黑板上。如此反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后来他们改用投影仪,把过去往黑板上写的内容事先制成幻灯片,上课时打在银幕上,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为学生本来可以利用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进行思考,现在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幻灯机一下子放出来,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没有了。美国的几位校长也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协助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才能收到比人进行教学更好的效果。兴利除弊,技术的应用应该服从教学目的——这是中外校长、教育家们达成的共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